位置: 主页 > 企业 > > 详情
金融科技Q1:压降资金成本 需求温和复苏

周观新金融   2023-06-03 04:43:49

备受关注的“过渡期”结束之年,温和复苏仅是“开局”

文 | 周公子

从各家头部金融科技公司的Q1财报表现看,伴随消费市场逐渐复苏,信贷需求也在逐步恢复。营收及撮合贷款总额,都有走出去年“U型”低谷的趋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不过,不止有行业时代变了,利率环境也变了。

自去年来,压降借贷端利率已成为金融科技行业面临的共同压力,伴随今年6月“大限”将至,压力测试已可在一季报中窥见。多家头部机构均在财报中提及,借贷产品的平均定价利率在持续下行。

除此之外,信贷需求虽然疲弱,但已在“复苏”。4月11日,据央行数据显示,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元,同比多增2.27万亿元。

在产品利率压降、资产端仍较为缺乏的双重压力之下,金融科技行业的一季度依然迈入了温和“复苏”通道。值得庆幸的是,资金端成本下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息差”压力,新的业务增长点也在显现。

Part 1

压降资金成本 瞄准“促消费”

多家金融科技企业都在Q1财报中提到了促进消费信贷“需求回暖”、“温和复苏”等关键词,不过整体行业环境仍不容乐观。

有平台在财报中直言,已经看到了中国经济复苏的迹象,第一季度消费者支出增加,并且GDP的增长好于预期。然而,内需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牢固。于行业而言,个人金融行业的竞争加剧,在获客方面面临挑战。

因此,压降资金成本,共同发力“促消费”是行业一季度的主基调。

其中,奇富科技(原360数科)提到,季度内消费者信心恢复进一步改善。同时,也进一步扩展与金融机构合作,“进一步将总体资金成本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一季度,奇富科技撮合和发放贷款总额为1095亿,同比增长10.7%,环比增4.7%。

小赢科技的营收、净利也录得“双增”,撮合和提供贷款总额达到240.88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152.50亿元上升57.9%。

乐信也明确提到了资金成本的下降:一季度助贷资金成本从2022年四季度的6.8%下降到6.6%,达到三年来最低水平。

得益于消费需求回暖、资产质量控制以及资金成本下降,乐信Q1营收29.83亿元,同比增长74%;利润4.38亿,同比增长181%。

信也科技也在Q1业绩电话会中提及,资金成本在今年一季度下降至6.7%。

不难发现,在24%利率红线过渡期即将进入尾声的2023年上半年,伴随借贷端利率的压降,资金成本也在压降,行业正在谨慎迈入温和复苏通道。

Part 2

中小银行数字化仍是重要机遇

虽然业绩迎来温和复苏,但整体来看,行业依然面临着较大的资产端压力。

普华永道于今年初发布的《中国银行家调查高爆(2022)》提到,信贷需求减弱已跃升为商业银行主要经营压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成为银行业新的利润增长点,科学制定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成为下一步数字化转型的首要重点。

而以上几点,都是中小银行更为薄弱之处。尤其是在信贷需求普遍减弱的行业环境下,中小银行在互联网贷款业务上对金融科技平台的依赖或在加深。

“基本上很多中小银行,尤其是区域性银行的互联网贷款业务都和金融科技平台有合作,它们是重要的资产端来源。”周观从一家华南地区的民营银行了解到。

央行于5月19日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2》中也提及,中小银行借力金融科技,构建数字化管理系统,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金融服务的可获性和经营效率大幅提高。但同时,由于中小银行在技术、资金等方面比较优势不足,面对激烈的同业竞争,经营管理模式面临挑战。

未来,中小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和差异化发展依然是大趋势,这对于金融科技平台而言,依然是重要机遇。如何优化中小银行与科技公司的合作模式,如何明确双方的权责边界,也依然会是行业关注的重点。

这一点,从金融科技平台对无风险收入、轻资产模式等增长点的重视亦可窥见。值得一提的是,在《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及《关于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管理 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过渡期都即将结束的2023年,金融科技行业的变化依旧备受关注,业绩温和复苏仅仅只是“开局”。

周观曾在中关注到,在严监管和低利率的生存环境下,行业不会再有舒适区。不断进行业务修正,不断寻找新增长点,发挥好金融服务市场的优势互补作用,将会是必然选择。

多家头部平台均在谈及Q1表现时,均使用了“超预期”来概括,且看2023年度的“超预期”能否持续,行业又将迎来哪些变化。

—THE END—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联系周公子请加微信号:zhougongzihenshuai

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以上观点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

央行谈中小银行与科技平台合作边界平安银行高尔夫白金卡:为用户带来“健康生活”才是最大的“长期价值”

透视招行财富管理新“风向”:客户需求与中收再平衡

最近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