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主页 > 企业 > > 详情
从《美学散步》说起:学诗不能只知道背诗,审美教育的关键是理解

顶端新闻   2023-07-07 22:16:18

“诗”是中国的招牌,无论五言还是七言,都是人间绝句。

诗的美感,蕴藉在字里行间,诗中的一字一句,俱是一片天地。中国的孩子从小学诗,学诗却只是背诗,诗的美感就从那闭着眼快速从嘴边划过的字词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相关资料图)

美育也在这囫囵吞枣间,意义消失了大半。

一、学诗不能只是背诗,要学会理解诗

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论诗与画界限的时候,提到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名为《初日》的诗。

“初日净金闺,先照床前暖;斜光入罗幕,稍稍亲丝管;云发不能梳,杨花更吹满。”

宗白华认为,这诗里的境界很像一幅近代印象派大师的画。中国古代的诗情画意,实际上经常蕴藉在这短短的几十个字里。

闭上眼能感受到画面的存在,这是诗能带给我们的美好想象。中国的孩子从小学诗,从咿呀学语时就被教着念“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然而,当孩子们懵懵懂懂将这首诗背熟,却还是不懂得这首诗是什么意思。这样的情景不在少数,若是学诗只是背诗,而不能感受到这样美好的画面,实在是教育的遗憾。

因此,审美教育不能只学到一些皮毛,不能浮于表面,更要学着去理解。

二、学着去想象一首诗,去感受一首诗

由于天生的共情能力,或是理解能力的不同。很多孩子在学习古诗文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不同的情况。

有的孩子天生共情能力好,仅仅是读一遍,就能感受到诗中所传递出来的感情,就能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但也有许多孩子,即便是背了千遍万遍,却仍然不得其中窍门,无法深入进诗中。

其实,理解一首诗,首先是考验孩子们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美也是要去发掘的。诗从何处寻呢?在微风细雨中、在断桥风雪中、在蓝天白云里。

学会从生活中感受诗意,才能更加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感情,才能在念起一首诗的时候,脑海之中,自然而然地浮现出一个朦胧的画面。画有印象派之说,诗实际上也属于印象派之流。

每个人脑海之中对于诗的想象是不一样的,所产生的画面也不一样,这正是诗的美好之处,它不给人一个十分直观的画面,而让人试着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去感受。

三、美育亟需重视,素质教育少不了美育

蔡元培早在1917年就提过“以美育代宗教说”,改造国民精神少不了美育。如果一味地以数理化为重,或者一味地让孩子成为学习的机器而忽视美育,进而忽视对于孩子心灵和精神的建设,这是非常可怕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那些黑底白字、枯燥乏味的广告招牌,一个具有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国家,在街上看到这样毫无美感的设计,不正是我们这一代人美育缺乏的体现吗?

当我们开始对于水泥石墙、对于乱糟糟的河流和土地感到麻木,不正是因为,儿时我们学习时,没有对“美好”有一个概念上的认知,才会对这些事情感到麻木么?

美育,不仅仅会影响一个孩子对于学习、对于美的认识。孩子是国之栋梁,如果他们不能接受美的教育,会造成我们国家和民众对于“美”的麻木,这是非常可怕的。

美育距离我们还很遥远,但是若是从小时候学习之时,就注重这方面的教育,想必会展现出一个截然不同的画面。

最近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