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市委政法委立足政法机关职责使命,聚焦重点任务、紧盯关键环节,近日,制定出台了《全市政法机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的若干措施》,明确38条工作举措,全力抓好“十项行动”在政法系统落实落地、见行见效。
(资料图片)
一是聚焦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
依法高效办理涉承接非首都功能项目建设案件,扎实抓好户籍、居住证、积分落户等政策落地,为来津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法治环境。深化京津冀审执联动、检察协作、警务协同机制,构建“环津”小区域警务协作环带,推进三地公共法律服务一体化。定期发布服务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典型案例,推动三地执法司法标准统一、数据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共用、风险共同防范化解。
二是聚焦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
高标准建设自贸区法院国际商事审判庭。支持保障金融创新发展,助力打造“国际一流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及北方“商业保理之都”。落实“滨城”落户政策措施,推进居住证、出入境、车驾管等业务“一站办、一网办、一次办”。加强产权执法司法保护,落实平等保护原则,对国有民营、内资外资、大中小微企业一律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开展涉中小企业案件专项执行行动、执行信访“百日攻坚”行动。
三是聚焦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
充分发挥政法机关服务保障作用,主动对接天开高教科创园建设法治需求,加大对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人才汇聚等保护力度,为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科技成果孵化地、科技服务资源集聚区提供坚实法治保障。推动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建立科技成果创造、运用全链条执法司法保护工作格局。为“高精尖缺”等人才在津发展提供更多便利化措施,加大顶尖人才、高层次专家等保护力度。
四是聚焦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
构建海事海商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出台天津仲裁委员会海事仲裁规则,完善商事仲裁司法审查案件操作规程,开展“为港航企业送法”专项行动。建立服务港口企业直通车联系机制,深入开展涉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强化港口区域治安、交通、稳控工作联动。严厉打击海上违法犯罪,加强涉海风险防控。
五是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
加强智能科技产业发展保护,积极回应人工智能、信创产业等重点领域司法需求,加大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绿色石化等优势产业和冶金、轻工等传统产业的执法司法保护力度。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执法司法保护力度,紧盯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园区建设等派驻法官工作室、检察官工作室、警务室、法律服务团开展精准法治服务。
六是聚焦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
加强对研发设计、金融、商贸、文旅等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的法治保障。加大对消费者和生产经营者的执法司法保护力度,在部分重点商圈建立法官工作室、检企联络点、警务站点、公共法律服务站。
七是聚焦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
依法惩治乱占耕地、制售假劣农资、危害食用农产品安全等违法犯罪,加强对种业、特色农产品品牌、农业关键核心技术的执法司法保护。开展农村突出治安问题专项整治,推动“一村一辅警或警务助理”全覆盖。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优化人民法庭、巡回法庭设置,深入落实民警在村(社区)“两委”班子任职和“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
八是聚焦绿色低碳发展行动
组织开展“昆仑”等专项行动,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行刑衔接工作机制,推进环境资源审判“三合一”改革和环境资源案件跨区域集中管辖,助力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工作,加强与自然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部门执法司法协调联动,依法保障“双碳”工作稳步推进。
九是聚焦高品质生活创造行动
深入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加大追赃挽损力度,快查快处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等违法犯罪,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到安全就在身边。深化政法机关“放管服”改革,全面施行审批、公证等事项一次性告知制度,实现只进一门、只跑一次。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全面融合,进一步拓宽和畅通政法公共服务渠道。
十是聚焦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动
深化智慧平安社区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群防群治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综合机制,统筹推动开展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平安家庭等平安创建活动。加强政法基层基础建设,大兴调查研究,推动政法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倾,切实提升基层政法工作效能,更好地将政法工作融入基层治理体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