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走进榆社县北寨乡赵王村、下城南村居家养老服务驿站,前来就餐的老年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共享美味的饭菜,一边聊家常,其乐融融,像个温暖的大家庭。
2022年,榆社县在北寨乡先行试点农村居家养老工作,利用近6个月时间,在全乡17个行政村全面铺开农村居家养老工作。为老年人提供就餐洗浴、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一站式休闲养老服务,让老年人在村里就能享受到专业的托养、照护。居家养老工作得到了干部群众、老年群体及其子女的一致好评,全乡关注老年群体,敬老爱老助老蔚然成风。
近年来,榆社县高度重视健康养老服务工作,并将其纳入重要的民心工程、民生实事加以推进。着力探索功能完善、精准便捷、灵活适用的多元化农村养老新模式,在落实惠民助老政策基础上,精心打造居家养老服务站,进一步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在持续优化县中医院“医养结合”的基础上,榆社县在北寨乡试点实施多元化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充分结合各村实际,依托国有养老服务公司榆社县老来乐居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重点针对有需求的农村居家困难老人、空巢老人、失能老人和高龄老人,提供以“六助”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服务模式。他们对原有日间照料中心或村委会旧房产、旧仓库、五保户统建房、移民安置区闲置房、企业旧食堂等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建成一所所包括餐厅、厨房、洗澡间、洗衣间、娱乐室、休息室在内的养老驿站,能满足本行政村老年人就餐、洗澡、洗衣、休息、娱乐的基本功能。同时,各养老驿站均利用空气能、蜂窝煤炉、电暖器、空调等设施,解决了冬季取暖问题,保证全年运行无阻。
养老驿站要持续运行,资金保障是关键。为此,榆社县探索出“四个一点”指导思想。即财政支持一点,集体自筹一点,社会捐赠一点,个人负担一点。榆社县财政给予水磨头、下城南、堡下3个试点村每村5万元的转移支付补助,给予全乡20万元民生资金补助,给予全乡用于居家养老驿站建设和运营的其他转移支付15万元,总计50万元,村均3万元,主要用于养老驿站的改造和购置所需硬件设施。村集体根据各村集体收入状况,拨付必要资金,主要用于水、电、暖等方面的开支。各村每月从光伏扶贫分配资金中专项列支2000元,用于解决厨师和保洁员工资。为拓宽养老驿站资金来源渠道,乡党委、乡政府组织了2次居家养老捐赠仪式,积极接受社会捐赠。每个村养老驿站开业,乡贤人士、在建工程负责人、爱心人士、本乡企业、驻村帮扶单位等,均会主动进行捐赠,捐赠内容包括现金、米面油、蔬菜、肉类等等,全部用于养老驿站建设运营。此外,为了体现老年人自食其力和子女的孝心,经测算和试点,每个接受服务的老年人每月交纳费用300元,平均每日约10元,所交资金主要用于养老驿站日常伙食开销和接受洗浴、理发、健康体检、洗衣等服务。
为确保养老驿站平稳运转,榆社县通过探索实践,建立了一套统一的、行之有效的运行模式。
建立统一的驿站管理制度。驿站运行前,申请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到场验收,统一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结合实际制定并不断完善成型了7个制度,从食品安全、出行安全、应急保障、财务管理等方面建立起驿站运营四梁八柱,并且做到制度上墙、执行到位。
建立统一的宣传发动、运营和服务标准。包村干部、村干部上门和利用微信群宣传发动,以《给孝善子女的一封家书》的形式对子女进行宣传。并严格制定标准化就餐登记表,做好基础台账,每日一页,每月一本,方便老人及亲属查阅。使全乡群众、老年群体、困难群体、在外子女都能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县委解决农村养老的决心和具体举措,了解驿站服务对象一日三餐伙食情况、生活情况,真正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让更多农村老人享受晚年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目前,北寨乡已在全乡17个行政村全面铺开农村居家养老工作,直接服务60岁以上老年人295人,占全乡60岁以上在村常住老年人的30%;间接服务人数600余人。同时,在推进试点的过程中坚持应纳尽纳,全乡共有207名五保户、低保户、残疾户、监测户在养老驿站接受服务,占受服务对象的70%。(程煜媛 常新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