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穿山甲的利爪清晰可辨。(受访者供图)
(相关资料图)
感觉到危险时,中华穿山甲就把身体蜷曲成一团。(受访者供图)
近日,福建植物调查团队林汉鹏、罗萧及两栖爬行类动物爱好者陈宜都一行,在闽侯县开展动物资源调查时,于旗山一带偶遇一只中华穿山甲。
当时,这只中华穿山甲正沿着公路缓慢移动觅食。经现场观察,这是一只刚成年的雌性个体,身体状态良好。拍摄记录后,调查人员便引导其重回山林。
林汉鹏等人常年在该区域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他表示,中华穿山甲雌性个体的发现,说明此区域内可能分布着一个具有繁殖能力的中华穿山甲种群,“同时也说明,随着生态建设力度不断加强,当地野生动物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正逐渐增多”。
穿山甲被认为是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物种之一,其最大特征是周身覆有坚硬的鳞片,是挖洞和攀爬的能手,灵巧的舌头能够快速精准地捕食蚂蚁、白蚁等昆虫,有效控制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白蚁数量。据统计,一只穿山甲一年可以守护350亩林地不受白蚁威胁,因此,穿山甲素有“森林卫士”之称,具有重要的生态、科研、社会价值。目前全球已知存在8种穿山甲,分布在中国境内的主要是中华穿山甲。
由于非法贸易、栖息地遭破坏等原因,世界各地穿山甲种群数量锐减。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穿山甲被列为“极危”等级。2021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新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穿山甲属所有种的保护等级由二级上升至一级。
无独有偶,据南平市建阳区融媒体中心微信公众号“建阳新闻”报道,建阳区一周内两次发现中华穿山甲。
报道称,8月20日晚,热心市民在建阳区一小区内发现一只中华穿山甲,随后报警,把这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送往区森林公安部门。21日,在建阳区将口森林派出所,林业部门的专业人员会同民警一起对这只中华穿山甲进行了检查,发现其身长约70厘米,体重约公斤,因鼻尖与右前爪均有受伤,暂不符合放生条件。这只穿山甲将被送往野生动物保护机构进一步检查与救治,待其伤情恢复后,再择期选址进行放生。
而在8月14日,在建阳区黄坑镇,一村民在自家外墙处也发现了一只中华穿山甲。经当地森林公安部门检查,这只穿山甲各项指标良好,符合放生条件,已在武夷山国家公园放生。
历史上建阳所属的武夷山脉曾是黑麂、中华穿山甲等旗舰物种的分布区,但工作人员表示此前已很多年没有观察到它们,最近一周内两次发现野生中华穿山甲,说明建阳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群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也越来越强。
近年来,我国采取一系列措施,严厉打击穿山甲非法贸易,推动穿山甲栖息地恢复和保护,大力开展穿山甲资源监测和保护工作。我省林业部门组织相关科研院校开展中华穿山甲资源专项监测,各大自然保护区相继通过红外观测到中华穿山甲野外活动身影,各地陆续救助了一批中华穿山甲并将其放归野外。记者从省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获悉,近年来,全省每年救助的中华穿山甲数量均在20只左右。去年以来,我省还为3只中华穿山甲安装了卫星定位追踪器,之后放生于浦城、福清、平潭等地。监测记录显示,放生之后的中华穿山甲健康状况良好。(记者 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