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实行‘能级工资’后,车间班组积极推进流水线‘智’改,装配效率大幅提升,技高者多得,工人的收入也水涨船高。”日前,在福建泉州晋江三力机车装配车间,班长唐本超带领班组成员通过优化装配工序、改进工装夹具,推动该厂摩托车整机散件包装流水线提升生产效率20%以上,材料成本降低10%~20%,而他和车间工友的工资条上也首次出现“能级”项目,平均工资实现15%的增长。
按创新“能级”分配收入,以“薪改”促“产改”,是泉州市总工会今年开展“要约行动月”活动,在民营企业广泛推行“职企同心”能级工资集体协商,推动培养造就高技能产业工人队伍的重要举措。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按“智”分配,让创新更创“薪”
前不久,在三力机车公司会议室,一场关于职工切身利益的“能级工资”集体协商引发企业方和职工方的热烈讨论。在“技高者得高薪”的共识下,双方代表通过协商就“能级工资”实施范围、执行标准等达成一致意见,集体合同草案经公司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后,企业行政方与职工方签署了《“能级工资”专项集体合同》。
“从副班长晋升为班长,工资增加400元;评定为高级工,享受500元技能补助;技术骨干参与创新创效、名师带徒活动,可以获得1000元~8000元的奖励津贴;报名‘求学圆梦’学历提升行动,能获得省、市、企三级工会提供的最高1.1万元学费补助……”职工唐本超一项一项地计算“能级工资”实施后为一线技术工人带来的利好。现在,唐本超平均工资每月超过7000元,较实施“能级工资”改革前增长了20%。他感叹:“工资与个人技能、创新要素挂钩,以后我们技术工人的待遇更有保障了。”
据三力机车公司工会主席刘清国介绍,“能级工资”制度极大地调动了技术工人的劳动积极性,使工作效率逐步提升,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以“技”提薪,打破薪资“天花板”
作为民营经济大市、用工大市,泉州在推动民营企业建立“职企同心”能级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过程中,大力推动职工技能要素融入企业薪酬体系。
泉州33家民企“产改”示范点之一的福建晋工机械有限公司召开“能级工资”集体协商专题会和职代会,完善“能级工资”制度,确定职工职业技能等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工资标准,从中级工、高级工到首席技师均设置了50元~1000元的奖励。同时增设绩效工资、技能工种补贴,以及师带徒、班组长等专项岗位津贴。
自2016年以来,晋工机械公司职工参与各层级职工技能竞赛还可以享受竞赛补贴和奖金。机器人焊接技术员吴功才在不久前举办的泉州市第二届机器人焊接技能大赛中获得第二名,在按照市级赛标准拿到1000元竞赛补贴的基础上,还获得每个月2000元的奖励。
“改革以后,技术工人的薪酬‘天花板’被打破了。”晋工机械公司工会负责人介绍,针对参与整机研发创新的技术骨干,企业还设立奖励制度,奖励金额和比例从创新项目产生利润之日开始计算,连续3年内分别提取项目核算利润的3%、2%、1%用于奖励功臣,于次年2月份核发。职工对现有产品生产工艺或流程进行改进、带来利润增长的,还可以共享该产品或项目实施后1年内5%的净利润。
让“技高者多得”成为共识
如今,“能级工资”集体协商正在泉州市民营企业中广泛展开。今年以来,泉州市总工会联合人社、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工商联等“三方四部门”,制定了推进“能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指导意见,引导企业突出按“智”分配、按创新要素分配,健全培养、考核、使用、待遇相统一的激励机制,激励广大职工投身创新创效,与企业共发展。
泉州市总工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要约行动月”活动期间,全市工会组织发出要约7552份,覆盖企业9620家、职工151.3万多人。2022年以来,全市开展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协商65场(次),覆盖企业5538家。目前,已有353家企业进行“能级工资”集体协商,签订“能级工资”专项集体合同或涉及创新激励的集体合同,技能要素成为推动职工薪酬体系改革的“新增长极”。
泉州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韩卫华表示,将持续推动“能级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化、长效化,推动“能级工资”集体协商覆盖更多新业态、新群体,让“技高者多得”成为企业与职工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