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主页 > 企业 > > 详情
《流浪地球2》创业未完结

蓝鲸财经   2023-04-30 15:08:39

文|蓝洞商业 赵卫卫

从院线转入线上流媒体播映,2023年春节档电影的「二番战」才刚刚开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4月14日下午,电影《流浪地球2》率先在腾讯视频首播;4月28日下午,电影《满江红》上线字节跳动旗下抖音和西瓜视频。今年电影春节档的冠亚军,分别选择了腾讯和字节作为「二番战」的流媒体主阵地。

「二番战」里,多了一些「好戏」。

《流浪地球2》为了线上播映,导演郭帆提前做了一番大修改,不光修改了观众指出的字幕和画面BUG,还完善了一百多个视效镜头,调整了声音、音效、音乐的比例和位置,并重新针对流媒体调整了全片色彩。

一些微小的细节也被细心的观众发现,观众们在弹幕中寻找乐趣,对电影产生二次理解。

比如,电影中刘培强偷偷拿出的那盒烟,正是马季在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经典的「宇宙牌香烟」;再比如,院线中稍显突兀的吴孟达画面在线上放映得到了优化;以及,图恒宇溺水死亡时有一个明显的抽搐动作,对应联合政府大厅显示的心跳归零。

「好戏」还在继续,《流浪地球2电影制作手记》已经出版,「这本册子是时间的礼物」,郭帆在书中结尾说。

对影迷和科幻电影爱好者来说,《流浪地球2电影制作手记》中完整呈现了10余万字世界观,还记录了整个幕后团队的制作细节,无疑是给电影《流浪地球2》增添了更大戏份,更不用说即将面世的《流浪地球2》纪录片,都将共同为中国最好的科幻电影IP《流浪地球》添下时代注脚。

电影本身是一种虚构的「立」,通过造梦立住一个世界观;而幕后本质是一种真实的「破」,拆解造梦的过程,探寻来路和本真。

01 剧透《流浪地球3》?

「首先我要检讨在《流浪地球2》创作之初的个人心态问题——总觉得我们能行,所以必须进行最大的挑战和最难的尝试——有点膨胀。」郭帆在手记的开头中袒露。

2019年《流浪地球》爆火,做第二部的时候,郭帆希望把前一部电影没能展现的宏大世界观尽量用更真实可信的细节呈现出来,「完成电影细节的多样性」,这样才有可能做第三部甚至第四部。

所以,他一直在跟这种心态做斗争,在《流浪地球2》第一次剧本会时,郭帆说,前一部是冒险启程,第二部是「再次冒险」。

很快,「再次冒险」就发生了。

比如巨大的工作量,按照丰富庞大的世界观的构想,每一个细节都要支撑起世界观,美术部门做了800页PPT,给各个国家的救援队服装设计了成千上万种视觉元素,三万人次的群演也都需要不同的造型,电影团队最初严重低估了与此相关的工作量。

再比如是电影承载的容量,三条故事线各自的缘起和细节都要交代,第一版剪辑出来的时候,郭帆发现可能触碰到了某种极限,那是一个电影所能承载的内容的极限,「长时间被高密度信息轰炸,观众会疲惫。所以我们需要做简化的工作。」

这是一场未知的极限挑战,《流浪地球2电影制作手记》书中,全景式展现了剧组主创团队如何通力配合,在整体制作周期比前作少一年的时间内,完成了比前作多三倍都不止的工作量。

《流浪地球2》带给观众震撼的太空电梯和逐月卫星发动机,充满创意又带着情绪的门框机器人和机械狗笨笨等等,背后有着各种各样设计考量,太空电梯的设计周期从视觉开发到定稿经历一年五个月的时间,门框机器人的设计灵感是郭帆的草图,整体造型极简,但每一个零件都是模块化的……

更重要的是,《流浪地球2电影制作手记》与前一部的制作手记一样,本身也是一种中国电影工业化的尝试。

郭帆曾在国家电影局组织的访学活动中前往好莱坞学习,那之后,他意识到要为中国电影工业化道路贡献力量,所以《流浪地球2》筹备开始后,郭帆就邀请北京电影学院的二十多位学生来观察记录,记下制作过程中的不足,学生们以日报、周报、月报和总结报告的形式记录下拍摄期的大小事。

而当拍摄完成翻阅报告的时候,郭帆才意识到,「这次拍摄时整个剧组人仰马翻的状况跟前一部没什么区别」,他知道这种充满未知的挑战是一个慢慢修炼的过程,同时坦陈,「我们年龄都不小了,但心智上还是不够成熟,没有跨过那个能够客观认清自我的门槛。」而除了对《流浪地球2》的制作复盘,书中同样还有对未知的探秘。

「第一部《流浪地球》创作手记讲的还是制片流程变革,让读者总览式的了解整个电影制作过程,而《流浪地球2》的制作手记,则是通过主创团队讲述制作过程,带着大家一起探秘,有一点剧透,但不至于抄底。」有读者这样认为。

比如,书中披露的流浪地球世界观中,诺恩斯(Norns)是一个于「太阳危机」时期活跃在世界各地的民间技术组织,由于其保密性极强,且相当封闭,因此外界对于它的起源、成立目的、内部组织状况和成员构成相当模糊。

而美术王志坚则在书中透露,诺恩斯的信息通过美术部门的工作,被隐藏在流浪地球世界的各个角落里,比如图丫丫家墙纸的图案、马兆家一幅装饰画的图案、战场上的一些很小的涂鸦等,追寻这个组织的踪迹,就会发现这后面隐藏着与MOSS和这个世界有关的一些秘密。

「也许在《流浪地球3》里面,这些秘密才会被揭开。」

02 张艺谋与郭帆

拆解一个电影幕后工作,就像拆解一次创业历程。

创业开始,往往是一个剧本的动念和讨论,而创业结束的标志往往就是一句「杀青大吉」,然后江湖再见,不久之后进入下一场创业。影视行业有人形容中国电影剧组,就是「百分之十的艺术家,带着百分之九十的农民工在干活」。

作为中国电影的标志性人物,张艺谋是最早有意识开始记录创业历程的导演。

2000年,北京电影学院的女学生甘露为张艺谋电影《幸福时光》拍了纪录片《留住时光》,这部纪录片现在很难看到,但一直被行业认为是中国电影幕后纪录片的开端。当时,张艺谋的大女儿张末才初中毕业,她从美国回来给张艺谋探班,看到片场冻得瑟瑟发抖的父亲眼圈黑晕,留下了眼泪。

电影幕后纪录片的兴起,本质上是中国电影工业化的产品和商业化的写照。

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开创了内地电影商业化的先河,甘露的素材积累有400多个小时,为这部电影拍摄了记录片《缘起》,首次让普通观众看到了一部国产大片出炉的幕后细节,真正开启了纪录片先行的宣传模式。后来的纪录片《如花》和《千里之旅》,分别解密了张艺谋电影《十面埋伏》和《千里走单骑》。

多年之后的北京冬奥会,网络上依然还在流传关于张艺谋的纪录片《张艺谋的2008》。

这部纪录片剪辑版曾在央视CCTV5播出,跨度四年时间,讲述的是从2004年雅典奥运会「北京8分钟」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结束期间,张艺谋的创业历程,至今为止豆瓣评分高达9.3分,「如果你对08年的奥运会开幕式很失望,如果你一直都不喜欢张艺谋,你一定要看这个。」网友如是说,你能看到一个执着与无奈的张艺谋。

后来,作为影视幕后纪录片的一次巅峰,2018年《张艺谋和他的「影」》走入院线上映。

这部反映张艺谋创作电影《影》的纪录片,虽然票房一般,但记录了当时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水平。近30个人的团队,分成拍导演、演员、美术道具、服装造型、现场摄影、后期制作6个组,事无巨细的记录《影》制作过程中的匠人们,积累了15000个小时的素材。

《张艺谋和他的「影」》中,还有张艺谋大儿子张壹男的参与,当年探班流泪的张末已经成为导演,而张壹男拿着镜头对准了邓超等演员,张壹男也领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笔工资。

影视行业发展有低潮,但张艺谋一直保持电影高产,纪录片也一直是张艺谋电影工业化的伴侣。

2020年电影《一秒钟》3集纪录片,2021年《悬崖之上》5集纪录片《极》,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2集纪录片《盛会》,反复出现的主角都是忙碌而又认真的张艺谋,工作到凌晨三点是他的常态,他在公开场合表示过,「我也不装大师,保持年轻的心态」。

相比于73岁张艺谋的高产,80后的郭帆至今只有五部院线电影作品,但在勤勉和年轻这件事上,张艺谋和郭帆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他们都执着于冒险和尝新。

2021年《流浪地球2》剧组成立之后,一直到2022年没日没夜投身电影后期制作时,郭帆每天平均三小时的睡眠,以至于被《流浪地球2电影制作手记》问到他拍摄中最高兴的事是什么时,他苦涩又昂扬地回答了三个字:还活着。

在《流浪地球2电影制作手记》结语中,郭帆点明了这种电影幕后记录的本质:电影本体是时间的记录,这本手记所记录的,恰好也是过去那些有意义的美好时光。

「在未来,它是某瞬间在我们脑海中划过的一抹影像,是洋溢在我们嘴角的幸福的一丝微笑,或者是垂挂在我们脸颊的感动的一滴泪珠。总之,它记录了我们的存在。」郭帆在书中总结。

中国电影的工业化一直在路上,作为《流浪地球2》剧本指导,王红卫也点出了这本手记的价值,那就是让更多人意识到中美电影工业化之间的关隘。

相比于美国好莱坞的工业化流程方法,中国影视行业无法全盘照搬,无法引进好莱坞的生产线,「只有靠这么一个个年轻的团队用「血肉」蹚出来,用《流浪地球》两部电影,用郭帆的半条命蹚出来,后面再有更多的人一点点蹚出来。」

而除了图书《流浪地球2电影制作手记》,由机核网制作的《流浪地球2》纪录片也在后期制作之中,预计将在今年年内上映。机核上发布的《流浪地球2》设定集,揭秘了电影设定和美术等多方面材料,网友在站内对纪录片的催更也不绝如缕。

03 「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

《流浪地球》在2019年春节档上映后,以46.8亿的票房成绩成为当时中国电影史上的票房第二名;四年之后,《流浪地球2》在2023年春节档上映,40.28亿的票房成绩之外,还在电影周边衍生品市场创造了记录。

《流浪地球2》上映9天后,电影官方授权商赛凡科幻空间在阿里鱼旗下造点新货平台发起的众筹,项目包括电影中备受喜爱的机械狗笨笨、人工智能MOSS模型等等,众筹销售额已经超越1亿,超过目标金额1000余倍,打破了国内影视衍生品众筹金额最高记录。

迄今为止,《流浪地球2》正版授权周边累计销售超1.5亿,其中众筹商品销售额超1.3亿。火爆的电影把虚拟产品带进了现实,衍生品本质上是一种粉丝经济,承载的是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同时也展现了当下沉浸式消费体验的多样性。

所以,《流浪地球2电影制作手记》可以是中国科幻电影工业化的经验手册,也可以看作是硬核的电影衍生品之一,承载着中国科幻电影粉丝们的情感投射。

在B站上,UP主半机械疫医发布在《流浪地球2》上映之前,就发布了对电影预告片的逐帧解析,他基于流浪地球世界观概述和诸多细节,对一年后上映的电影做出了初步猜测,结果一年后上映的电影证实了他的诸多猜测,满屏的「预言家」弹幕飘过。

当时,这集视频让导演郭帆都惊呆了,看完之后团队都很开心,因为这种尽情的发挥,给流浪地球宇宙找到了更多的可能性,而众人通过流浪地球世界观自己去填充脑补的东西,有可能比团队想的更好,郭帆说,「有时看看同人文,我也挺开心。」

《流浪地球2电影制作手记》中,再次拿出了十几万字的世界观和编年史,从自动化技术到「丧文化」和二次元文化,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方面,这是《流浪地球2》整个IP的核心基础。

电影中每一场一闪而过的戏,对应的都是世界观中的细节支撑,小到电影中的一封信、一个新闻和一个聊天记录,都是基于十几万字世界观提供的原则编撰而成。

比如,在披露的世界观中,MOSS是基于智能量子计算机硬件、习得「求生」本能、善于「踹门」和「篡改」的强人工智能,其基于三个元素的结合:算力基础、漏洞破解、人类本能。强人工智能拥有更大的内存和超强的数据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远远超过人类本身。同时,其还具有自我意识,有着自己的「三观」,以及和人类一样的本能,比如求生欲。

这与当下ChatGPT等通用人工智能模型的火热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人类与AI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将会是长久的社会现实话题,而《流浪地球》的世界观中,已经对人类文明和数字文明做出了选择,「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

也正是基于这个庞大世界观的假想,《流浪地球2》依然在进化的路上,已经有科幻电影爱好者们对未来的《流浪地球3》做出了猜测:人类文明会和AI文明展开一场翻天覆地的战争。

大多数电影下映后就没有了热度,但《流浪地球2》不一样。

电影《流浪地球2》已经上线流媒体,5月15日正式从内地院线下映,但《流浪地球》作为中国科幻成功的IP,依然还在互联网上荡起涟漪,构成情感投射丰富的多样性。

在小红书上,名为「流浪地球自来水」的作者还在孜孜不倦发布流浪地球最新进展,他们在群聊中讨论自己的喜爱;在微博上,名为「球学-bot」的账号持续不断整理用户们对电影庞大世界观的细节解读,不断为流浪地球宇宙添砖加瓦……

《流浪地球2》创业未完成,粉丝们在等待下一个四年之约。

最近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