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劲松一区114号楼危楼拆除重建工程已经竣工,即将于“五一”后陆续为66户居民办理入住手续。4月25日,市政协围绕“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核心区平房申请式退租 持续提升首都城市品质”开展监督调研活动,委员们呼吁,创新机制,推动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改造。
在朝阳区劲松一区114号楼,委员们参观了焕然一新的“老楼”。在一户三居室的样板间里,窗明几净,一进门就是敞亮的客厅,南侧是大卧室,北侧是两个小卧室,厨房和卫生间也都独立开来。房间内的展板上,户型前后对比图显示,改造之前这套房屋是套没有客厅的三居室。工作人员介绍,改造过程中,整栋楼南北拓宽了1.8米,平均每户增加面积6平方米左右,缩小了卧室的面积,挤出了客厅,也扩大了厨房、卫生间的面积,居住更加舒适,还实现了内置电梯平层入户。
据介绍,劲松一区114号楼建于1976年,是一栋独立单体、框架轻板实验楼,共6层4个单元门,全楼居民66户,总建面3900平方米。40多年后,已经出现楼体破损、漏水严重等问题,但因独特的结构,无法通过传统的抗震加固模式进行改造。
114号楼危楼改造工程是全市首个由政府、产权单位、居民、社会资本四方成本共担开展危旧楼房改建的项目,为全市危楼拆除重建工作探索组织架构、工作流程、政策支撑等相关经验的样板工程。
在引入社会资本方面,劲松114号楼项目拆除重建过程中新增了地下空间751.18平方米,将引进便民业态,助推“十五分钟生活圈”落地。项目建成后将移交愿景集团进行物业接管,该集团将对增加的便民配套空间运营,并由此测算相应投资额,弥补项目资金缺口,与属地签订专项协议,在监督下进行便民经营活动,为全市同类型老旧小区改造提供可借鉴的“朝阳经验”。
委员们调研后认为,劲松一区114号楼的成功实践,是全民参与的结果,改造过程中在有限条件下尽力满足居民使用需求,其政府、产权单位、居民、社会机构成本共担、政企合作的模式,有效地解决了改造资金筹集问题。委员们建议,要以创新机制为动力,推动社会资本参与,要研究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的实施路径,明确社会资本在老旧小区改造的权利和义务,探索社会资本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的资金平衡,梳理小区内闲置资源,明确社会资本投入方向及后续增值服务,打造利益激发点,形成“微利可持续”的老旧小区改造市场化机制。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孙颖
流程编辑:u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