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榆次区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万人计划”,公开招聘研究生114名、本科生112名到村(社区)工作,构建选用管育全链条机制,确保到村工作大学生“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双向选择,做到全方位选优配强。按照“村(社区)情实际+专业特长+任职经历”的模式,通过乡镇党委分配和个人自荐方式,为乡村振兴示范村选派文化类大学生36名,组织建设薄弱村选派党员大学生32名,村务管理落后村选派管理类专业大学生21名,农业发展重点村选派农业类大学生53名,产业发展开拓村选派创业型大学生20名,既做到了“缺什么补什么”为农村选派紧缺人才,又做到了以人定岗,人岗相适,人尽其才,实现大学生与乡村振兴双向奔赴,共同发展。
三项措施,做到全要素夯基提能。以思想教育强基。采取集中培训、案例教育、情景教学、实践实训等方式,补足精神之钙,做到学用贯通。以导师帮带蓄能。实行“2+1”导师帮带培养机制,由乡镇(街道)党委班子成员、优秀党员干部担任“成长导师”,由机关业务骨干、农村(社区)党支部书记、致富能手等担任“实践导师”,建立培养关系226对,通过思想上帮、工作中带、业务上教,帮助快速进入角色、适应岗位。以实践锤炼提效。安排到环境整治、壮大村集体经济、森林防火、小区党建等急难险重任务一线锻炼,在干中学,在练中干,接通“地气”,经受“摔打”,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练就真本领,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打牢基层工作的底色和“桩基”。
四个平台,做到全时段干事创业。以办竞赛、开专栏、抓活动、促创业等方式,搭建成长、成才平台,激发大学生创业活力。创Logo,赛新意。组织开展到村(社区)工作大学生Logo设计大赛,收集作品216件,进入决赛优秀作品36件,让大学生有了自己的专属Logo。建栏目,亮才艺。开设专栏“田野新芽”组织大学生用文字、图片、视频的方式记录在村工作的美好瞬间,先后收到投稿648篇,择优编辑了《到村工作初体验》《我为乡村振兴献一计》,激励大学生自编自导自拍《把青春写在希望的大地上》《一场青春与乡村的双向奔赴》短视频,在全区引起热烈反响。抓活动,焕活力。在村内组织策划了各类娱乐文艺活动,东阳镇、庄子乡、安宁街道等举办了喜庆热闹的闹元宵活动;修文镇东长寿村举办了“乡音唱响二十大,共圆乡村振兴梦”文艺晚会及篮球比赛,尽显到村工作大学生风采。促创业,比干劲。鼓励到村工作大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积极参与、领办基层治理项目,为小区治理、美丽乡村、壮大村集体经济等献计献策,各乡镇(街道)党工委收到金点子130多条,到村工作大学生参与领办项目32个,均取得良好效果。
五星评定,做到全过程纪实管理。围绕“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制定考核标准,建立跟踪管理全过程纪实手册,做到岗位职责同步、管理要求同步、跟踪考察同步。通过“日常考核+年度考核+群众满意度+工作实绩”进行评星定级,每项得分达到90分以上者获一颗星,对星级达到五星级,按照有关规定优先提拔使用、评聘职称;担任村(社区)“两委”主干或其他班子成员的,参照机关事业单位选派到村任职干部给予相应待遇保障;推荐为“两代表一委员”。对星级较低的进行谈话并列入重点帮带名单,营造“比学赶超”“苦干实干”的良好氛围,确保管理严格、队伍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