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资料图】
前言
对于国人来说有家就有根,而房子便是家的物质载体,它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幸福感的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曾经无比辉煌,房产销售也曾作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而风光一时,但近些年来的房地产却明显在走下坡路。
香港大亨李嘉诚也做过房地产业务,其思维影响了整整一代房地产人,他曾预言:
中国的房子越盖越多,转手将更加困难。
而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国内房价就出现了下跌趋势,中国41.5%城镇家庭或将面临三大难题。
难道李嘉诚的预言要成真了?这三大难题又分别是什么呢?为何我们会面临这样的难题?
难题一:房子越来越难卖了
如今房子难出手已经成为全国各大城市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在北上广深以及一些新一线城市或许还好一些,但在广大的二三线城市或四五线城市,这种问题就很严重了。
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就在于前些年房地产的粗放式发展。
2015年起,全国房地产市场迎来了一波涨价高峰,并且自那年之后中国房产平均价格持续走高。
根据易居研究院的公开数据,2021年全国房产销售平均价格达到了10218每平米,平均房价突破2万元的城市有20个,就连平均房价1万元以上的县城都有103个。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2016年到2021年这5年间,中国房地产经历了怎样的一场狂欢。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有很多,在这里我们挑几个重点阐述。
第一点是国家经济的持续高质量发展。任何经济现象的出现,都离不开大环境的推动,房地产也不例外。
众所周知,中国的经济在2016年甚至更早就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城市里拥有大量的新就业机会。
故而在这一时期内大量人口向城市涌入,这也是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一段时期。
城市的人口增多,自然就要面临安家落户的问题,毕竟城市里的教育、医疗、养老、生活、娱乐等条件要远远好于乡村。
房子虽然不能粗暴的划为一般性商品,但也遵循着基本的供需关系。那一阶段房地产市场明显供不应求,属于典型的卖方市场,房价自然水涨船高。
第二点则是市场资金的充裕。
中国货币政策根据不同的国情和国际形势在不断进行调整,或严格或宽松,但本意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良性运行。
与房地产关系最为紧密的无非就是央行的准备金率。
从过往几年的情况来看,只要央行宣布降准,房地产市场里就容易流入大量的资金,几乎每次都必然如此。
房地产企业可以贷到更多资金来开发新楼盘,购房者也可以顺利拿下房贷,这就再次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
第三点是城乡建设的加快。这里指的主要是全国各城市的老城区改造和城市整体升级方面。
具体到城市,他们也有着清晰的发展规划,毕竟时代发展太快,城市规划也要紧跟时代潮流。
而中国城市的发展和扩张在2016年后迎来了一波新的高峰期。
大量城市周边土地被划入城市整体规划体系,尤其是许多二、三线城市都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扩容。
土地是房地产发展的根本,毕竟有了土地才有可能盖房子。
这些新纳入的土地有相当一部分作为城镇居民居住用地纳入规划,房地产企业有了土地储备,自然要开发更多楼盘来满足房产供应。
另外城市老城区改造也催生了一大批“拆迁户”。各城市的拆迁方案虽然有所不同,但整体上的补偿标准都不算低。
拆迁户可以选择货币安置或者房产安置两种模式。
若选择货币安置,则就会领取一大笔拆迁款,而这笔拆迁款最终也会有很大一部分流向楼市。
若选择房产安置,则就有可能按照家庭人口或者征用土地面积进行补偿,一次领到数套房产的拆迁户并不在少数。
综合以上因素,再加上市场信息有一定的滞后性,当人们反应过来的时候,房子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了,房子太多变得很难卖。
根据央行数据显示,城镇居民户均拥有住宅1.5套,2019年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约40平米。
而从销售上看,仅2018-2021年房产年均销售面积就达18亿平方米。
再算上1998年以前的老房产,以及小产权房、安置房、公租房、保障房等,国内的房产可以满足30亿人的居住需求。
从2020年初到2022年底,疫情的到来和持续防疫更无疑让房地产雪上加霜,房子更难卖出去。
哪怕是到了2023年,长期低迷的房产交易市场也没有马上缓过来。
期房、一手现房都是如此,而那些投资型房产的交易则更加举步维艰。
在房地产爆发的年代,房子成为一种投资属性极强的硬资产。
许多投资者拿着手里的钱,大量购买房产,打算等到房价涨到一个合适的水平再出售,从而坐收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的收益。
这种现象一度流行,不过在近几年已经悄然改变,原因也很简单,用投资客自己的话说就是“买了那么多房子,砸手里了!”
房价已经运行到高位,接盘的人也越来越少,投资性房产很难在当今复杂而又竞争激烈的房产市场上找到定位,故而陷入极难变现的尴尬境地。
再有就是人们的思维发生转变。中国的年轻人是购房的主力人群,其背后涉及到事业、婚姻与家庭等诸多复杂的因素。
然而如今的高房价已经早早摧毁了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奋斗的动力,他们不甘心自己奋斗来的资产化为一堆钢筋水泥,相反更喜欢将有限的资产放在提高生活品质上。
这种现象的产生,都与高房价脱不了关系。
尽管疫情以来房价有所下跌,但依然没有降到普通人能够接受的程度,大多数人依旧认为房价过高。
既然这样,房子卖不出去那租出去不就行了?细水长流赚租金难道不是一种好办法吗?
难题二:房子想租出去也不容易
从宏观上看,中国的房子足够满足30亿人的居住需求,现房多,不好卖,看上去对于租房市场有很大的优势。
但其实不然,中国的租房市场同样竞争激烈,换句话说就是房子想租出去也不容易。
2023年1月,中国城市住房租赁智库与自如研究院联合发布了《全国重点城市业主出租偏好观察》。
在这份文件中显示,近几年来租客对居住品质的关注度提升了34%,而选择整租、要求配备智能家居等需求也在提升。
从以上信息就不难看出房子租不出去的原因之一,便是租客群体的需求在日益丰富和提高,
不仅要满足基本的居住需求,还要求配备更丰富的生活设施来保障居住的舒适性。
现如今,城市中大多数业主已经完成了居住环境的升级,即从“刚需”谋求“改善”的转变。
与此同时,所出租的房产大多数也就以“老破小、无电梯、生活环境差”的为主,面对日益提高的租客需求,自然是无法满足。
根据以上的那份《观察》显示,城市业主中有55%人群出现了“空置焦虑”。
除了租客需求提高的原因之外,第二个主要原因就是租金水平也在提高。
尤其是对投资性住房而言,房子不好卖出去,自然就要想办法在租金上换回一些安慰,租金上涨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根据统计,在中国一线城市中,房租支出在租客群体支出占比中已高达40%,相应的生活环境也比“老破小”小区要好上不少。
摆在租客群体面前的问题是,如果求便宜,就不得不面临较差的生活居住环境,而想要好一些的生活环境和设施,就需要付出更多的租金。
租房市场真正的重灾区出现在国内二线城市以下。
影响房价和房产销售的是人口和城镇化,影响租房市场的同样也与人口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始终处于人口净流入状态,而在中国人口生育率下降、劳动力人口减少、老龄化加剧的当下,三四线城市的人口净流出状态也非常严重。
这种情况就导致租房市场发展变得极为不均衡。一线城市房子租金高,二线以下城市房子租不出去。
在广大二三线城市,人口的流失直接导致租房市场上没有足够的租客,房子的空置率自然也就提高了,房子租不出去就成为必然。
同时,各地市政府的廉租房、公租房等措施,也会从原本就不饱和的租房市场上分走一批租客。
房子卖不出去,也租不出去,不少城市业主就选择暂时将房子空置,等到市场条件好的时候或卖或租。
但是当期仅仅是持有房产的成本也非常高。
难题三:持房成本不断攀升
所谓持房成本,就是在业主名下房产未能带来任何精神和物质上收益时,所产生的不可回避的成本。
而这种成本也同样包括精神上和物质上两个层面。
在一般与房产相关的交易中,收益绝对是高于成本的,无论是售卖还是出租,业主都可以从房子上获得一定的收益。
但在目前的情况下,却出现了成本大于收益的现象,而且吃房成本也在不断提高,这就使房子的持有者增加了压力。
持房成本中的最大一项便是房贷压力。
且先不论那些单纯为投资而购置房产的情况,单从城市改善型住房方面来讲。
处于这种情况下的往往是在城市中定居超过20或30年的群体,随着家庭成员的增加,而不得不选择一处改善房来提升自己家庭的居住环境。
在旧房难以出售的情况下买进改善型新房,就不可避免的会面临每月动辄几千上万的房贷支出。
或许原本这类业主考虑的是将旧房售卖,来缓解目前的房贷压力,但房产出售越来越难,新房还贷压力却依然还在,这就属于增加了房产的持有成本。
而资性住房则更加严重,如果连续投资几套住房,则其每个月的房贷支出就成为一股巨大的压力。
在过去三年的疫情之中,城镇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受到了很大影响,许多人失去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但依旧面临高额房贷。
在这种情况下就有许多人因无力承担而选择断供,其结果就是房子被银行收走,进而成为法拍房,个人也因此进入征信名单,得不偿失。
截止于2022年底,全国断供房数量已经达到200万套,而这一数据在疫情前的2018年也才仅仅有2万套。
3年时间断供房增长100倍,这背后便是许多无力承担持房成本的人所做出的无奈之举。
而对于拥有几套房产的拆迁户,以及全款购买几套房产的投资客,他们所面临的持房成本也不小。
对于这部分业主,其主要的持房成本来源于物业服务费用。
根据目前全国物业服务的平均水平来进行测算,一套百平米房子一年的物业服务费用就达到数千元。
如果同时持有多套房产,则每年需要支出的物业管理费多达上万元。
这还没有算地下室、停车位、商铺等商业属性明显的房产及附属品的物业费用。
短时间来看,持房成本并不会对这些人的生活造成什么影响,但现在房产市场趋于稳定,这类的持房成本也会不断增加。
除以上两种持房成本外,还有一些隐性的持房成本,那便是“房东税”和“房产税”等政策。
就目前而言,“房产税”暂时没有相关政策出台,但这是每年呼声最高政策之一。
而“房产税”所针对的就是那些多房户,一旦开始实施相关政策,拥有2套房以上的城镇业主的持房成本也将大幅上涨。
结语
房子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
面对如此难题国家也一直在寻求办法,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不断加强,“房住不炒”的理念已经被普通大众和众多房企所支持和认可。
弱化房子的金融属性,提高其实用属性,是未来可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
只有这样,房子的持有成本才会变得无关紧要,房产市场才会回归到正常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