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风融融,沃野复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4月18日,记者在榆次区东阳镇开白村温室产业园项目现场看到,工人们正抢抓春耕时机,加紧施工,力争项目早日投入使用。
榆次区东阳镇开白村党支部书记郭文斌介绍:“我们村建设的是温室产业园项目一期工程,目前大棚的土建工程已经全部完工,而二期工程将建在使赵社会事务服务中心秋村。”
为什么同一个项目要建在两个村?原来,温室产业园是开白村和秋村发挥各自优势、合理分工、联合建设的现代农业项目。它走的是一条地方优化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子。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那么,温室产业园项目如何聚合优势,推动两村协调发展?
记者在走访中得知,开白村素有“三晋蔬菜第一镇”之美誉,农业种植基础好,蔬菜产业程度高,但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缺乏现代农业项目启动资金。而秋村紧邻省城、靠近城区,区位优势明显,周边企业众多,商贸往来频繁,集体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但全村从事农业的村民不足百人,大多农田闲置撂荒。
“我们以前总是靠着‘单打独斗’找出路,想开拓一些可持续‘造血’项目帮助村民增收致富,但实力不济,处处捉襟见肘。”郭文斌说。
鉴于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双方一直在寻求对外合作的途径。
使赵社会事务服务中心秋村党支部书记张少轩认为,土地是农业发展之源、农民安身立命之本,没有农业的农村也就失去了鲜活的乡土气息。于是,去年3月秋村成立了晋中沁丰源实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多方考察,寻找农业项目。
在考察中,张少轩了解到开白村也有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需求,且各自优势正好互补,于是有了“联姻”的想法。
“联姻”是好,但“过日子”却不易,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周全。特别是两个村子跨镇域合作,要考虑的事情可谓是千头万绪。开白村和秋村在深挖各自资源优势的基础上,从合作模式到占股比例,从职责分工到经营管理,从收益分配到风险承担,进行了多轮协商,最终以“村村联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抱团发展”的宗旨达成了合作共识。
为更好地开展合作,两村决定由开白村股份经济联合社和秋村股份经济联合社共同出资注册成立晋中市金秋盛开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按照“一产农业种植打基础、二产初深加工增利润、三产运营服务创品牌”的思路,发展现代农业。
“一产农业种植打基础”主要是依托开白村的种植优势,建设一期工程,扩大蔬菜产业规模,培养专业种植队伍,定向拓展种植新型品种。“二产初深加工增利润”指提档升级开白村现有的“珍味氏”西红柿饮品加工企业,引进四川大学实训基地科研团队,研发多样化、高档化和营销方向多元化的产品。“三产运营服务创品牌”则是依托秋村的区位优势,建设二期工程,引入开白村专业种植团队,种植四季品种,通过运营设计,打造融合研学教育、亲子采摘、休闲游玩、现场加工等元素于一体的农文旅项目。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是两村合作共赢的坚实保障,我们将以这次合作为新起点,继续深挖资源潜力,加快培育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增收。”郭文斌说。
对于两村“联姻”,作为“双方家长”的东阳镇与使赵社会事务服务中心也多次接洽,并拿出十足的诚意为双方成功“牵手”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东阳镇党委书记胡耀峰说:“开白村与秋村的合作实现了资源服务结对、经济发展互动,为探索‘联村发展型’经济发展新路径提供了有益尝试。”
榆次区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区长王艳龙表示,榆次区将锚定“建设现代都市农业新高地”的发展目标,以更优质的服务、更优惠的政策、更高的效率,积极探索发展“城乡结对、跨区整合”模式,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联姻结对”示范点,大力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全产业链发展,为全区农业农村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提质赋能。(晋中日报记者 雷甫)